2014年11月15日 星期六

(轉載)綁住台灣政治的「藍、綠」分類,是新黨創造的。

 
節錄:
  
 台灣政治停滯不前甚至陷入危機的原因,
 正是「藍與綠」這種語言文字的陷阱。
  
 為什麼「藍綠」是語言陷阱?
 請大家回憶,「藍與綠」之間這種政治名詞是什麼時候出現的?
 答案是2000年總統選後。
 
 為什麼簡單的名詞會有這種效益?
 以前,我們台灣是怎麼分類的?
 李前總統還在任時,
 新黨與國民黨根本是水火不容的,根本不會看成是同陣營。
 李前總統甚至借用黨外、民進黨、社運團體等力量,
 力抗外省權貴的復辟,完成廢除國大、總統直選等民主改革。
 這批外省權貴受不了才出走成立新黨。
  
 當時的國民黨與民進黨,
 是存在著互相良性競爭與合作,推動台灣向民主化邁進的,
 而且當時李前總統還提出戒急用忍,民進黨的許信良卻是提大膽西進。
 國民黨對支那的態度比民進黨還更重視國家安全。
 但後來連戰接任主席,選戰失利,這批人去逼退李前總統。
 於是這個兩黨良性監督的形式被打破了。
 於是泛藍、泛綠這個名詞出現。
 
 後來我查維基,有個有趣的發現是,
 這個名詞是新黨創黨元老高新武創立,由謝啟大推廣,
 各媒體為報導方便推波助瀾。
  
 為什麼外省權貴要推這種名詞?
 以前我們怎麼稱政治上的對立?
 叫做「統派」「獨派」或是「本省」「外省」。
 有看出這與藍綠有什麼差別嗎?  

 藍與綠是沒有政治訴求的語言!


 這十三年來,藍與綠的標籤使用嚴重阻礙了台灣民主發展......
 
 
閱讀原文:
綁住台灣十三年的陷阱─國共操作的「藍」與「綠」語言魔咒
http://yourtaiwanisnttheirroc.blogspot.co.uk/2014/11/80.html